新莆京(wns8888·China认证)官网-Made in China

智能感应设备中的红外滤光片

2025-06-26 派大星

红外滤光片在智能感应系统中承担光谱筛选器的角色,其核心任务是允许特定红外波段高效通过,同时严格阻挡杂散光(尤其是可见光)。这种选择性透光能力是各类设备实现精准感应的重要保障。  

 智能感应设备中的红外滤光片

(图源网络,侵删)

一、常见智能感应系统滤光片类型及适用场景

常见滤光片覆盖两类滤光片,近红外带通滤光片和长波通滤光片红外滤光片; 近红外带通滤光片一般工作波段集中在850nm940nm两个窗口,与红外LED光源匹配,其代表应用包括感应水龙头/皂液器,940nm滤光片避免可见光干扰,确保人手反射信号被准确识别;地铁闸机/感应门,850nm波段穿透力强,适用于复杂光照环境下的运动检测;交互式电子白板,需高精度定位,常用窄带滤光片提升信噪比。  长波通滤光片,起始波长多设定在>750nm,过滤可见光但保留近红外能量,  适用于如简易红外测温器、低照度辅助感应系统等,成本较低但抗干扰性弱于带通型。  

BP850带通滤光片

(BP850带通滤光片)

二、关键设备中的滤光片配置与技术指标  

不同设备因功能差异对滤光片参数要求显著不同,以下为典型配置分析:  

 1. 卫生洁具类(水龙头、马桶、皂液器)

 滤光片类型:940nm带通滤光片

 参数要求:

 中心波长:940±5nm

 半带宽(FWHM):≤40nm(避免环境热辐射干扰)

 峰值透过率:>90%  

 截止深度:OD4(可见光区透过率<0.01%)

 设计考量:需抑制环境光(如浴室暖光灯)中700–900nm的红外成分,防止误触发。

 BP940带通滤光片

(BP940带通滤光片)

 2. 安防通行类(闸机、感应门)

 滤光片类型:850nm带通滤光片

 参数要求:

 带宽:≤50nm(平衡信号强度与抗干扰能力)

 透过率:>92%@850nm

 截止范围:400–800nm & 900–1100nm(双阻带设计)

 温度稳定性:30℃~85℃透过率波动<3%

 特殊需求:需承受户外紫外线、温湿度变化,常采用镀膜玻璃基材增强耐久性。

 850带通滤光片

(850带通滤光片)

 3. 干手器  

 滤光片类型:窄带940nm或自定义波段(如900–1000nm)

 核心指标:

 角度容差:>30°(适应手部位置变化)

 表面硬度:>6H(防粉尘磨损)

 集成设计:常与激光发射器共用光学窗口,需避免冷凝影响透光率。

 人脸识别系统

(图片源自AI)

 4. 生物识别类(人脸/指纹识别)

 滤光片类型:

 人脸检测:810–870nm带通滤光片(截止可见光,仅透红外);

 活体检测:双波段滤光片(如同时透可见光与940nm)。

 严苛指标:

 截止深度:OD6(防强光攻击)

 面形精度:λ/(防止成像畸变)

下表总结了主要设备的滤光片性能要求差异:

应用设备滤光片类型中心波长(nm)带宽要求截止深度(OD) 特殊需求
感应水龙头/皂液器带通型940±5≤40nm≥4抗暖光灯干扰
地铁闸机/感应门带通型850±10≤50nm≥4宽温工作、防紫外线
干手器带通/宽带940 或 9001000≤60nm≥3.5大角度容差、防尘
人脸识别系统窄带通810/870≤30nm≥6超高面形精度

 

三、光学加工难点与关键技术要求  

滤光片的性能高度依赖精密加工工艺,以下是核心难点解析:

1. 镀膜工艺

层数控制:窄带滤光片需沉积50–300层薄膜,层厚误差需<1nm;

应力管理:多层膜堆叠易导致基片翘曲,需优化镀膜顺序与退火工艺。

滤光片

(特镀膜内部图)

2. 基材选择与处理

常用材料:

光学玻璃(Schott B270等):成本低,适用于民用设备;

蓝玻璃(吸收型):提升红外截止陡度,用于高端成像;

树脂基材:轻量化场景,但耐热性较差(干手器等慎用)。

表面加工要求:

光洁度:60/40(划痕/麻点标准,单位μm);

面形精度:λ/4@633nm(人脸识别等应用要求λ/)。

 

3. 环境适应性设计

温漂补偿:薄膜热膨胀系数需匹配基材,防止高温下中心波长偏移;  

防潮镀层:边缘密封膜层避免水汽侵入导致脱膜(尤其洗手间设备)。

 

四、技术演进趋势

为适应更高性能需求,滤光片技术正向以下方向发展:

1. 超窄带化:半带宽≤10nm的滤光片提升复杂光环境下的信噪比;

2. 复合功能集成:如“红外透射+增透膜+疏水层”三合一镀膜;

3. 柔性光学器件:树脂纳米压印滤光片降低曲面感应器装配难度。

 

红外滤光片作为智能感应设备的“光谱守门人”,其波段选择与参数精度直接决定系统可靠性。从民用洁具到安防系统,不同场景对滤光片的带宽、截止深度、环境稳定性提出分层级需求,也推动着镀膜工艺与基材处理技术的持续革新。未来随着柔性光学与超精密加工的发展,更薄、更耐候、更精准的滤光片将进一步拓展智能感应的应用边界。

标签: 智能感应
电话咨询
邮件咨询
在线地图
QQ客服